为什么上海本地年轻人很少选择创业?

年轻人创业

为什么上海本地的年轻人很少选择创业,也很少只承父业呢?

我作为一个新上海人,从四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分享吧。
第一, 我是觉得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它提供了很多新的机会,比如说来自世界五百强企业,或者是大型的一些国企,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等等,他都有很好的一个工作机会提供给年轻人。他们没有必要去冒那么大的一个风险,自己来投资,去进行创业。因为替别人做,他本身的收入还是可观的,并且还是有一定的保障他的家庭生活,没有必要去再做更多的创业。因为本地上海人都可以给孩子提供着,因为每个家庭他至少都有两套房吗,所以孩子结婚,子女的个人生活,他觉得已经足够了,能够保证他的生活质量。

第二,就是上海的教育,当然不仅仅只是上海了,因为中国式的教育是往往把年轻人教育的比较温顺;所以,在这种比较平和的一个环境里教育出来的孩子,他就不像我们六零后或者是七零后那样,更敢于去打拼。因为我们当时是从外地到上海来,那个时候的话,处处是机会。所以,他敢拼敢闯,离开体制内去下海去创业。当然也有失败的情况,也有很多人成功了。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应该说是比较敢拼敢闯敢创业的一批人。所以,我就发现,老头子往往比儿子更厉害,妈妈比女儿更彪悍。你会发现到上海虎妈,或者一些老爸,都很厉害的。

年轻人创业

营商环境恶化 年轻人本身不思进取

第三个原因,就是现在的营商环境,市场很多情况下一些项目,都是进行资本化的运作。日益成熟的市场环境就给后来的年轻人就没有那么多的后起之秀的机会了。那么,外部环境发生了这么大的一个变化,因此,现在年轻人也就觉得创业难,没有机会。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我们民营经济所处的这个困难和环境正在日益的恶化。所以,你会发现上海年轻人呢不创业了,大多数都是求稳定和保守。

第四,当然也不排除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孩子本身不思进取。也有些企业家老板父母亲这一代很成功,但是子女表现得非常的不满意,让人非常的失望。怎么了呢?就是不思进取了呀。他们不想求得更多,觉得想躺平。所以,这样的一种心态,就使得孩子年轻人不想进行创业,包括那些成功的一些家族企业,它原来的那种模式,粗放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是这个行业本身也在大市场环境中飘摇不定。所以,子女又不愿意子承父业;它原有的家族的企业,子女又不愿意去接爸爸的班,或者是接妈妈的班。所以,就造成企业觉得后继无人,他们又不得不进行一些股份制的改革,去吸引外来的一些优秀的人才来参与家族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使得自己的企业注入一些发展活力和动力。那么,原有的家族企业,老板老板娘,就觉得比较大的失望。父母亲一代辛辛苦苦打拼过来的产业,他是从心底里面有一种情结的。他是希望子承父业,能够延续自己的事业,因为那是他的一个精神的寄托,而不仅仅只是一种经济的来源。他从原来的打拼当中,产生了一种情怀,已经拥有自己的情感和一种情绪上的热爱。但是,不管怎么样,现在上海的状况是这个样子,年轻人不像老年那一代,特别像我们这一代人那么勇敢地去打拼了。